第六章 皇帝替代品
關燈
小
中
大
張邦昌死在九月,他的死,直接推動了歷史進程,這是後話。這時是五六月份,還有一些別的事會發生,別的人會出現。
集中在趙構的身邊,南京城裏。
先是李綱見到了宗澤。據考證,這是他們第一次會面。兩人年齡相差懸殊,一個四十四歲,一個六十七歲,是兩個輩分的人,卻相見恨晚,一見面就互相說出了心裏話。
宗澤直斥黃潛善是個“閑人”,什麽事都不管,對國家危亡無動於衷;汪伯彥是個“微人”,出身低,善鉆營,在舉國危難之中還圖謀自身利益,實在卑劣得讓人發指。
微,甚至是陰微詭譎的“微”。
這些話讓李綱一下子輕松起來,這是他自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以來從未聽到的話。偌大神州,偌大官場,只有這一個人說出了他的心裏話。他明白,宗澤是難得的好戰友,必須要把他安排在最重要的地方,擔任最重大的職位。
李綱去見趙構,以首相的身份推薦宗澤出任開封知府,留守東京。
東京開封,代表著一個時代、一個皇朝,以往是榮耀,現在是危機。誰敢再住進去?不說滿目瘡痍、全城廢墟,就說時刻都會出現的金軍,就讓所有人認定那是塊死地。
而放棄它,就會一下子丟了所有的精氣神。
覆興宋朝,連都城都不敢進,還談收獲什麽?它是一把尺子、一支標桿,用來衡量趙宋乃至漢人的種族等級。
這些誰都懂,誰都不去做。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初一,宗澤趕赴開封城,深入險地,覆興舊都。那裏是最混亂的漩渦,充斥著各種渣滓汙穢,連生存都是問題。宗澤卻有一個偉大的理想,他想在那片廢墟上重建以前的宏偉都城,讓開封城再次成為最偉大的都城之前,先成為一個最堅固的堡壘,可以讓宋人抵禦任何侵擾。
到那時,他會請他的皇帝重回故都,那一刻,才是體現他宗澤真正價值的時候。
宗澤走了,張浚來了。
他終於出現了,這個三十歲的四川人自始至終都在強調著他那強烈、熾熱的愛國之心,卻在兩次東京保衛戰中未露蹤影。這是為什麽呢?
要把人往好裏想。我個人認為,最好的分析結果是——他要留著自己的有為之身,為國家盡最大的努力。
姑且這樣相信他,反正他一生都在追逐各種各樣的“最”。比如這時的最正統的領導。等趙構稱帝了,有合法的領導權了,沒有內敵,也暫時沒有外患時,他才趕到趙構的身邊。
趙構還不了解他,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擁抱親吻他,給予他最重的權、最高的位,而是除樞密院編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禦史。請註意“禦史”這兩個字,這是張浚飛黃騰達的臺階。他會用言官的權力去扳倒一個又一個大人物,不管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該被扳倒。只要扳倒他們,就會讓皇帝高興,也會讓他升官。
他安靜地上下班,觀察著每一個人,思量著該扳誰、怎麽扳。
幾乎同時,南京應天府裏,有一個人失意地脫下了宋軍的軍裝,走出了營地。他就是岳飛,被開除軍籍了。
關於岳飛的生平,實在是有太多的爭議了。從官方的《宋史·岳飛列傳》來看,他是第一批追隨趙構的人,遠在張俊、劉光世出現之前,他就和趙構面對面談過話了。
據《宋史》記載,趙構到相州後,在汪伯彥的幫助下組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隊。某天,樞密院一個叫劉浩的官員帶來了一個人,將他引見給趙構,此人就是岳飛。趙構很喜歡他,初次見面就派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去招降盜賊吉倩。
吉倩……如果是吉青的話,相信聽過評書《岳飛傳》的人會很熟吧。
岳飛圓滿完成任務,吉倩帶著三百八十多人投降。岳飛升官當了承信郎。趙構很高興,又命令他率領三百名鐵騎前往黃河邊的李固渡渡口向金軍挑戰。岳飛奮勇前進,大破金軍。趙構再命令岳飛跟隨劉浩進攻開封,解救都城。
這一次,岳飛率領三百名騎兵在滑州之南與金軍大部隊相遇。岳飛鼓舞部下主動出擊,他獨自一人率先進攻,陣斬一員金軍梟將。金軍大敗,他以三百騎兵力斬敵數千人,奪馬數百匹,以軍功升為秉義郎。
他殺進了開封城,進而隸屬於宗澤部下。
這些事跡很激動人心,與岳飛之後的戰績相比較,可信度很高,也就是說,以岳飛之神勇,這些都不在話下。
但是經考證,這些並不全是事實。有幾點可疑之處,首先是時間。趙構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臘月初一當上了大元帥,十四日離開相州去大名府。在這十三天裏,他連續命令岳飛招降吉倩、挑戰李固渡、激戰滑州之南,這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二,看上面就知道,這時,宗澤才剛剛離開應天府,趕赴開封城,他還沒到任,岳飛就算真的殺了過去,要怎樣向他報到呢?
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宋史·岳飛列傳》中的這一段話是謬誤。雖然是假的,但無損於岳飛的威望。岳武穆有自己真實的事跡,那些足以讓他高居所有武將之上,成為中華戰士的代表。岳武穆是偉大的,只是在這時,他還真的很……直率。
讓他丟掉軍籍的那封奏章很長,有幾千字,大體說了三個意思:一、趙構已登大寶,中原有主,應該趁金國不備,出其不意進攻;二、黃潛善、汪伯彥是庸才,不足以成大事,應該罷免;三、建議趙構親征,率大軍北渡黃河,收覆失地。
有人會笑岳飛不自量力,只是一個小兵,居然敢輕言國政,不僅談到了宰執大臣的任免,還要求皇帝禦駕親征,這實在太過分、太兒戲、太不知起倒了。
我不這樣看。首先,岳飛說得都對,這些都是一個王朝此時此刻最該做的事,況且這也談不上什麽不自量力。宋朝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無論誰都可以說任何事,甚至平民百姓在太平歲月裏都能上書議論皇帝大臣的得失,那麽,為什麽岳飛不能以一個小兵的身份說這些話呢?
這是宋朝,不是明朝、清朝,或者別的什麽專制暴戾的時代。如果一定要說他做錯了什麽的話,那就是他對趙構的認識了。
這時,誰也不清楚趙構是個怎樣的人。李綱、宗澤、岳飛等人都看不清這位年輕的皇帝的真面目,所以,他們或早或晚地悲劇了。
岳飛被開除軍籍,成為一個無業游民,這是件很郁悶的事。在國家最需要英雄的時候,最強的軍人居然被開除了!
這是好事,不這樣的話,岳飛會隨著趙構的親兵營一路跑啊跑的,不知不覺就跑到江南了。他只是個小兵,在劉光世等人的率領下,能做出些什麽呢?
他是一只展翅高飛、獨自翺翔的大鵬,需要自己的天空。只有走出這片充滿私欲、多變、政治性高於戰鬥力、戰鬥力不斷喪失的營房,他才會是傳說中的那個人。
放下岳飛,等待他再一次出現。現在回到趙構、李綱身上。對於恢覆中原,李綱有一整套構思,派宗澤去開封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給開封城披上鎧甲。
開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不能沒有外圍防線。一馬平川的地勢,如果沒有黃河天險的隔斷,河東河北等地的拱衛,它本身再堅固,也無法應對外敵。
所以,李綱派張所任河北西路招撫使,傅亮任河東路經制副使,去兩河地區招撫百姓,建立武裝。請註意這四個字——建立武裝。
兩河地區被金軍肆虐,各大名城相繼淪陷,各處正規軍基本上傷亡殆盡。開封京城的軍力損耗嚴重,長江之南的軍隊根本不靠譜,而西軍又離不開防區,可以說,兩河地區已經徹底失去控制了。可是,漢人的力量卻空前強大。
無數支義軍自發形成組織,他們保家結社,對抗金軍,取得的戰績比宋朝的正規軍強太多了,足以讓大兵們想買塊豆腐撞死。
以河東區為例,這裏的民兵用紅巾作標志,小事不說了,只提一下他們和完顏宗翰的故事。金軍的大太子在宋朝官方面前一直很威風,可在老百姓眼裏卻很一般,沒什麽了不起的。當初,他圍攻太原城,紅巾民兵就把他擋在了太原城外。
澤州(今山西晉城縣)、潞州(今山西長治縣)一帶的民兵還特地問候了一下完顏宗翰。某天,他們偷襲他的軍營,差一點就橫掃全軍,和他面對面。
與之相比,河北區域內的義軍規模更大。
河北境內有座五馬山,它在現代很一般,沒人知道,可在當時,它是河北境內的太陽。毫不誇張地說,它的實力遠遠超過北宋的帝都開封城。
這裏依山建寨,比人工修的城墻還要高大堅固;這裏有十萬兵力,都是自發聚集的忠義民兵,無論是素質還是實力,都比爛透了的禁軍強得多。
更重要的是,河北區域內的其他民兵都聽它號令,民兵人數加在一起有幾十萬之多。這樣,它的號召力比趙佶、趙桓、趙構都大得多。
這樣一股力量,足以在亂世中自成一國了,可是,他們卻幾次三番地寫信給遠在應天府的趙構,說他們一直都期待著中央的領導,請派人來領導我們吧。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山上最大的頭領姓趙,叫趙榛。趙榛是趙佶的兒子,受封為信王。查名單,他是金軍在開封城裏抓走的重要俘虜之一,怎麽會跑到五馬山上打游擊呢?
趙榛自己說,他是趁亂逃出來的。國恨家仇讓他充滿了力量,決心與百姓一起和女真人死磕到底。這多好,讓百姓既有軍隊的實際力量保護,又找到了長期以來習慣了的宋朝政權,心靈身體兩健全,好日子似乎又回來了。
李綱也是這麽想的,眼看著這麽強大的力量唾手可得,何樂而不為呢?這簡直是新興的建炎集團的天大福音。什麽都不要在乎,哪怕知道所謂的趙榛是燕人趙恭假扮的,也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實力第一,馬上派人接收!
於是,他第一時間派出了張所、傅亮。做完之後,他長籲了一口氣,覺得覆興有望,民族將興。他本人做了件很好的事,對得起首相這個職務了。
卻不知,他的政治生涯馬上就要謝幕了。
世上有種人,能力高,品德好,怎麽看都一定會成功,肯定永遠輝煌、永遠燦爛,但是結果往往很淒涼,他們壯志難酬,窮困潦倒,自身難保。
之所以這樣,可以歸納成六個字——明於事,暗於理。只懂得做事,不懂得做人。
李綱就是這樣。上面接收民兵的事怎麽看怎麽有利,可是整個建炎集團上層全都強烈反對。黃、汪兩大巨頭出面,說招撫司成立之後,兩河境內的“盜賊”更加猖獗,不如撤銷這個部門。
盜賊……這個詞才是關鍵。
李綱、宗澤、張所,老百姓覺得他們是民兵、是自己人,可在建炎集團看來,除了官軍本身,其餘的都是不安定因素。尤其是五馬山的幾十萬人,讓趙構怎麽敢接近?還以“信王”為首領。在民兵看來,大家都姓趙,直接變一家,從開始就很融洽嘛。
可在趙構的心裏,姓趙的人是他最煩的!
在他的一生中,他用了全部的智慧才保證了自己身邊沒有任何一個有直系血緣關系的趙姓男人出現。比如前面提過的兩個想趁亂稱帝的趙姓人,都被趙構處理了。太祖趙匡胤的子嗣趙子崧被貶黜,永世不得翻身;太宗趙光義的宗室趙叔向被勒令交出兵權之後,就被劉光世捕殺。
可惜李綱就是看不透這一點,他據理力爭,一定要收編民兵,和黃潛善吵,和汪伯彥吵,向趙構不斷地進言。結果,張所、傅亮被撤職,他本人收到了言官的彈劾信。
張浚總結出李綱的十多條罪狀,註意,是罪狀,彈劾他下臺。
號稱帝國未來最正義、最堅定、最大無畏的人,居然投靠了著名的懦弱黨,彈劾當時最正義、最堅定、最大無畏的人,才起家的。
趙構挽留李綱,同時罷免張所、傅亮,尤其將張所發配到嶺南。不久,張所就病死了。李綱看清了形勢,終於主動辭職。
趙構再次挽留李綱,可隨後的罷相制裏卻寫著“李綱以個人喜怒為標準,分辨是非、賞罰失當;以國家利益為代價,樹立自己的形象”等考語。
不久之後,李綱被再三罷黜,最遠一次竟然被流放到海南島。而伴隨著這些罷黜的是一系列誅心的字句,如“朋奸罔上,欺世盜名”,李綱成了被孔夫子所殺的少正卯一樣的奸邪。
很慘很郁悶是嗎?相信連李綱自己都搞不懂,為什麽一心為國,會這樣悲劇收場?很多年以後,趙構的地位穩定了,年紀也很大了,開始喜歡回憶了,他才說出了一句心裏話:
“李綱孩視朕!”
李綱把本皇帝當一個孩子看待!這裏面透著一股怨氣,非常準確地影射出當年趙構的感受。
說實話,這真的是李綱的問題。在他的心裏,他要做的是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卻忘了自己的職責是替皇帝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他以為好的,就真的是好的嗎?適合絕大多數人的,就會適合高高在上的那個人嗎?
趙構本來是為了清靜、自由和尊嚴才罷免李綱的,沒想到剛剛罷免他,這幾樣東西又丟了一次。有人突然找上門來質問他。
為什麽要罷免李綱?
趙構暴怒,他真沒想到,自己都當上皇帝了,居然還有人沒完沒了地找他麻煩。李綱、宗澤等人也就算了,畢竟是國家的棟梁、老臣,無論是功勞還是資歷,都達到了可以擺架子訓人的地步,可這幾個人算什麽呢?
居然是平民。
不過很不一般,事實上,他們之所以能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應天府裏,是因為他們是趙構前些天特意下旨召來的。這兩個人的名望實在太大,是東京保衛戰中的學生運動領袖——陳東、歐陽澈。這兩個人此時堪稱名滿天下,是仁人志士的代表。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言論瞬間會傳遍天下,進而形成輿論,其新聞力量比宋朝官方強多了。
正是這一點讓趙構頭暈,他捧著陳東、歐陽澈寫的奏章,都快氣瘋了。陳東說,李綱不可罷免,黃潛善、汪伯彥不可任用,趙構應該親征,接回徽、欽二帝。
這幾條好不好?趙構能不能做?值得玩味吧。這還只是開始,如果說這些讓趙構為難,但又不得不讚成、不得不解釋的話,那麽陳東下面說的話就讓他忍無可忍、急火攻心了。
陳東說,他本身就不該當皇帝,如果欽宗皇帝以後歸來,請問兩個皇帝怎樣相處,難道要一大一小輪換當朝嗎?
趙構殺心難忍。
可當他看完歐陽澈的奏章之後,腦袋已經一片空白了。
歐陽澈說的是他的私生活,說他在國家危難之際不忘糜爛,不僅吃喝浪費,在女色方面也不知收斂,居然公開去開封城裏買姝麗,說是給他做拆洗工作。
在開封城裏買漂亮女孩兒……那是剛剛被金軍劫掠過的開封城,這麽幹和女真人有什麽兩樣?至於拆洗工作,虧趙構想得出來,他親媽就在金國幹著同樣的工作!
這些話是多麽刺心,哪怕不是皇帝,換個普通人也會暴跳如雷。他還沒法否認,因為這都是真的。應天府就那麽大,戰爭期間諸事從簡,皇宮裏的這點事基本上沒有秘密,誰都知道。
可你為什麽要說?難道你不知道俺成天到晚地表白,天生不喜歡和女人待在一起嗎?趙構思前想後,惱羞成怒,提起筆來寫了一紙“手批”。
——殺陳東、歐陽澈。
這是宋朝自立國以來從沒有過的事,宋太祖在一塊石碑上刻著:有宋一代,絕不殺大臣、言官,不殺士大夫,尤其不殺上書言事的人。這塊碑平時用黃緞遮蓋,不許人看,只有每一代皇帝即位時,才由一個不識字的太監領去,一個人默默地觀看。
這時是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一個月以前,曹勳從北方帶回了宋徽宗的求救信,裏面就有專門帶給趙構的誓碑內容。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趙構一定知道祖宗的規定。可他就是下令殺人了。
這不只是他恨這兩個人的緣故,而是他心性的表露。趙構是兩宋十八帝之中最狠的一個人,他幾乎是先天帶著殘忍的基因,不只是不怕殺人,甚至敢於殺人、勇於殺人。他一旦對某個人起了殺心,哪怕事過境遷,大家都把這件事忘了,他仍然會牢記在心。
不知什麽時候,他就會算個總賬,把想殺的人殺掉。
這只是開始而已,沒人會註意到他這個特點。人們能感受到的是,新皇帝是一個很不喜歡亂講話的人,比如,他隨後就下了一個命令。
一個月之後,也就是九月,他會去淮河地區度假,很可能會在那兒長期辦公。如果有誰敢亂想、亂講,動搖這個決議的話,全部砍頭。有誰能告發這些亂講話的人,有官銜的人連升五級,白丁可以超越無品,從九品直接升到正九品。
連升五級……在重大戰役裏起關鍵作用的將官都沒這待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集中在趙構的身邊,南京城裏。
先是李綱見到了宗澤。據考證,這是他們第一次會面。兩人年齡相差懸殊,一個四十四歲,一個六十七歲,是兩個輩分的人,卻相見恨晚,一見面就互相說出了心裏話。
宗澤直斥黃潛善是個“閑人”,什麽事都不管,對國家危亡無動於衷;汪伯彥是個“微人”,出身低,善鉆營,在舉國危難之中還圖謀自身利益,實在卑劣得讓人發指。
微,甚至是陰微詭譎的“微”。
這些話讓李綱一下子輕松起來,這是他自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以來從未聽到的話。偌大神州,偌大官場,只有這一個人說出了他的心裏話。他明白,宗澤是難得的好戰友,必須要把他安排在最重要的地方,擔任最重大的職位。
李綱去見趙構,以首相的身份推薦宗澤出任開封知府,留守東京。
東京開封,代表著一個時代、一個皇朝,以往是榮耀,現在是危機。誰敢再住進去?不說滿目瘡痍、全城廢墟,就說時刻都會出現的金軍,就讓所有人認定那是塊死地。
而放棄它,就會一下子丟了所有的精氣神。
覆興宋朝,連都城都不敢進,還談收獲什麽?它是一把尺子、一支標桿,用來衡量趙宋乃至漢人的種族等級。
這些誰都懂,誰都不去做。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初一,宗澤趕赴開封城,深入險地,覆興舊都。那裏是最混亂的漩渦,充斥著各種渣滓汙穢,連生存都是問題。宗澤卻有一個偉大的理想,他想在那片廢墟上重建以前的宏偉都城,讓開封城再次成為最偉大的都城之前,先成為一個最堅固的堡壘,可以讓宋人抵禦任何侵擾。
到那時,他會請他的皇帝重回故都,那一刻,才是體現他宗澤真正價值的時候。
宗澤走了,張浚來了。
他終於出現了,這個三十歲的四川人自始至終都在強調著他那強烈、熾熱的愛國之心,卻在兩次東京保衛戰中未露蹤影。這是為什麽呢?
要把人往好裏想。我個人認為,最好的分析結果是——他要留著自己的有為之身,為國家盡最大的努力。
姑且這樣相信他,反正他一生都在追逐各種各樣的“最”。比如這時的最正統的領導。等趙構稱帝了,有合法的領導權了,沒有內敵,也暫時沒有外患時,他才趕到趙構的身邊。
趙構還不了解他,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擁抱親吻他,給予他最重的權、最高的位,而是除樞密院編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禦史。請註意“禦史”這兩個字,這是張浚飛黃騰達的臺階。他會用言官的權力去扳倒一個又一個大人物,不管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該被扳倒。只要扳倒他們,就會讓皇帝高興,也會讓他升官。
他安靜地上下班,觀察著每一個人,思量著該扳誰、怎麽扳。
幾乎同時,南京應天府裏,有一個人失意地脫下了宋軍的軍裝,走出了營地。他就是岳飛,被開除軍籍了。
關於岳飛的生平,實在是有太多的爭議了。從官方的《宋史·岳飛列傳》來看,他是第一批追隨趙構的人,遠在張俊、劉光世出現之前,他就和趙構面對面談過話了。
據《宋史》記載,趙構到相州後,在汪伯彥的幫助下組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隊。某天,樞密院一個叫劉浩的官員帶來了一個人,將他引見給趙構,此人就是岳飛。趙構很喜歡他,初次見面就派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去招降盜賊吉倩。
吉倩……如果是吉青的話,相信聽過評書《岳飛傳》的人會很熟吧。
岳飛圓滿完成任務,吉倩帶著三百八十多人投降。岳飛升官當了承信郎。趙構很高興,又命令他率領三百名鐵騎前往黃河邊的李固渡渡口向金軍挑戰。岳飛奮勇前進,大破金軍。趙構再命令岳飛跟隨劉浩進攻開封,解救都城。
這一次,岳飛率領三百名騎兵在滑州之南與金軍大部隊相遇。岳飛鼓舞部下主動出擊,他獨自一人率先進攻,陣斬一員金軍梟將。金軍大敗,他以三百騎兵力斬敵數千人,奪馬數百匹,以軍功升為秉義郎。
他殺進了開封城,進而隸屬於宗澤部下。
這些事跡很激動人心,與岳飛之後的戰績相比較,可信度很高,也就是說,以岳飛之神勇,這些都不在話下。
但是經考證,這些並不全是事實。有幾點可疑之處,首先是時間。趙構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臘月初一當上了大元帥,十四日離開相州去大名府。在這十三天裏,他連續命令岳飛招降吉倩、挑戰李固渡、激戰滑州之南,這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二,看上面就知道,這時,宗澤才剛剛離開應天府,趕赴開封城,他還沒到任,岳飛就算真的殺了過去,要怎樣向他報到呢?
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宋史·岳飛列傳》中的這一段話是謬誤。雖然是假的,但無損於岳飛的威望。岳武穆有自己真實的事跡,那些足以讓他高居所有武將之上,成為中華戰士的代表。岳武穆是偉大的,只是在這時,他還真的很……直率。
讓他丟掉軍籍的那封奏章很長,有幾千字,大體說了三個意思:一、趙構已登大寶,中原有主,應該趁金國不備,出其不意進攻;二、黃潛善、汪伯彥是庸才,不足以成大事,應該罷免;三、建議趙構親征,率大軍北渡黃河,收覆失地。
有人會笑岳飛不自量力,只是一個小兵,居然敢輕言國政,不僅談到了宰執大臣的任免,還要求皇帝禦駕親征,這實在太過分、太兒戲、太不知起倒了。
我不這樣看。首先,岳飛說得都對,這些都是一個王朝此時此刻最該做的事,況且這也談不上什麽不自量力。宋朝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無論誰都可以說任何事,甚至平民百姓在太平歲月裏都能上書議論皇帝大臣的得失,那麽,為什麽岳飛不能以一個小兵的身份說這些話呢?
這是宋朝,不是明朝、清朝,或者別的什麽專制暴戾的時代。如果一定要說他做錯了什麽的話,那就是他對趙構的認識了。
這時,誰也不清楚趙構是個怎樣的人。李綱、宗澤、岳飛等人都看不清這位年輕的皇帝的真面目,所以,他們或早或晚地悲劇了。
岳飛被開除軍籍,成為一個無業游民,這是件很郁悶的事。在國家最需要英雄的時候,最強的軍人居然被開除了!
這是好事,不這樣的話,岳飛會隨著趙構的親兵營一路跑啊跑的,不知不覺就跑到江南了。他只是個小兵,在劉光世等人的率領下,能做出些什麽呢?
他是一只展翅高飛、獨自翺翔的大鵬,需要自己的天空。只有走出這片充滿私欲、多變、政治性高於戰鬥力、戰鬥力不斷喪失的營房,他才會是傳說中的那個人。
放下岳飛,等待他再一次出現。現在回到趙構、李綱身上。對於恢覆中原,李綱有一整套構思,派宗澤去開封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給開封城披上鎧甲。
開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不能沒有外圍防線。一馬平川的地勢,如果沒有黃河天險的隔斷,河東河北等地的拱衛,它本身再堅固,也無法應對外敵。
所以,李綱派張所任河北西路招撫使,傅亮任河東路經制副使,去兩河地區招撫百姓,建立武裝。請註意這四個字——建立武裝。
兩河地區被金軍肆虐,各大名城相繼淪陷,各處正規軍基本上傷亡殆盡。開封京城的軍力損耗嚴重,長江之南的軍隊根本不靠譜,而西軍又離不開防區,可以說,兩河地區已經徹底失去控制了。可是,漢人的力量卻空前強大。
無數支義軍自發形成組織,他們保家結社,對抗金軍,取得的戰績比宋朝的正規軍強太多了,足以讓大兵們想買塊豆腐撞死。
以河東區為例,這裏的民兵用紅巾作標志,小事不說了,只提一下他們和完顏宗翰的故事。金軍的大太子在宋朝官方面前一直很威風,可在老百姓眼裏卻很一般,沒什麽了不起的。當初,他圍攻太原城,紅巾民兵就把他擋在了太原城外。
澤州(今山西晉城縣)、潞州(今山西長治縣)一帶的民兵還特地問候了一下完顏宗翰。某天,他們偷襲他的軍營,差一點就橫掃全軍,和他面對面。
與之相比,河北區域內的義軍規模更大。
河北境內有座五馬山,它在現代很一般,沒人知道,可在當時,它是河北境內的太陽。毫不誇張地說,它的實力遠遠超過北宋的帝都開封城。
這裏依山建寨,比人工修的城墻還要高大堅固;這裏有十萬兵力,都是自發聚集的忠義民兵,無論是素質還是實力,都比爛透了的禁軍強得多。
更重要的是,河北區域內的其他民兵都聽它號令,民兵人數加在一起有幾十萬之多。這樣,它的號召力比趙佶、趙桓、趙構都大得多。
這樣一股力量,足以在亂世中自成一國了,可是,他們卻幾次三番地寫信給遠在應天府的趙構,說他們一直都期待著中央的領導,請派人來領導我們吧。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山上最大的頭領姓趙,叫趙榛。趙榛是趙佶的兒子,受封為信王。查名單,他是金軍在開封城裏抓走的重要俘虜之一,怎麽會跑到五馬山上打游擊呢?
趙榛自己說,他是趁亂逃出來的。國恨家仇讓他充滿了力量,決心與百姓一起和女真人死磕到底。這多好,讓百姓既有軍隊的實際力量保護,又找到了長期以來習慣了的宋朝政權,心靈身體兩健全,好日子似乎又回來了。
李綱也是這麽想的,眼看著這麽強大的力量唾手可得,何樂而不為呢?這簡直是新興的建炎集團的天大福音。什麽都不要在乎,哪怕知道所謂的趙榛是燕人趙恭假扮的,也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實力第一,馬上派人接收!
於是,他第一時間派出了張所、傅亮。做完之後,他長籲了一口氣,覺得覆興有望,民族將興。他本人做了件很好的事,對得起首相這個職務了。
卻不知,他的政治生涯馬上就要謝幕了。
世上有種人,能力高,品德好,怎麽看都一定會成功,肯定永遠輝煌、永遠燦爛,但是結果往往很淒涼,他們壯志難酬,窮困潦倒,自身難保。
之所以這樣,可以歸納成六個字——明於事,暗於理。只懂得做事,不懂得做人。
李綱就是這樣。上面接收民兵的事怎麽看怎麽有利,可是整個建炎集團上層全都強烈反對。黃、汪兩大巨頭出面,說招撫司成立之後,兩河境內的“盜賊”更加猖獗,不如撤銷這個部門。
盜賊……這個詞才是關鍵。
李綱、宗澤、張所,老百姓覺得他們是民兵、是自己人,可在建炎集團看來,除了官軍本身,其餘的都是不安定因素。尤其是五馬山的幾十萬人,讓趙構怎麽敢接近?還以“信王”為首領。在民兵看來,大家都姓趙,直接變一家,從開始就很融洽嘛。
可在趙構的心裏,姓趙的人是他最煩的!
在他的一生中,他用了全部的智慧才保證了自己身邊沒有任何一個有直系血緣關系的趙姓男人出現。比如前面提過的兩個想趁亂稱帝的趙姓人,都被趙構處理了。太祖趙匡胤的子嗣趙子崧被貶黜,永世不得翻身;太宗趙光義的宗室趙叔向被勒令交出兵權之後,就被劉光世捕殺。
可惜李綱就是看不透這一點,他據理力爭,一定要收編民兵,和黃潛善吵,和汪伯彥吵,向趙構不斷地進言。結果,張所、傅亮被撤職,他本人收到了言官的彈劾信。
張浚總結出李綱的十多條罪狀,註意,是罪狀,彈劾他下臺。
號稱帝國未來最正義、最堅定、最大無畏的人,居然投靠了著名的懦弱黨,彈劾當時最正義、最堅定、最大無畏的人,才起家的。
趙構挽留李綱,同時罷免張所、傅亮,尤其將張所發配到嶺南。不久,張所就病死了。李綱看清了形勢,終於主動辭職。
趙構再次挽留李綱,可隨後的罷相制裏卻寫著“李綱以個人喜怒為標準,分辨是非、賞罰失當;以國家利益為代價,樹立自己的形象”等考語。
不久之後,李綱被再三罷黜,最遠一次竟然被流放到海南島。而伴隨著這些罷黜的是一系列誅心的字句,如“朋奸罔上,欺世盜名”,李綱成了被孔夫子所殺的少正卯一樣的奸邪。
很慘很郁悶是嗎?相信連李綱自己都搞不懂,為什麽一心為國,會這樣悲劇收場?很多年以後,趙構的地位穩定了,年紀也很大了,開始喜歡回憶了,他才說出了一句心裏話:
“李綱孩視朕!”
李綱把本皇帝當一個孩子看待!這裏面透著一股怨氣,非常準確地影射出當年趙構的感受。
說實話,這真的是李綱的問題。在他的心裏,他要做的是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卻忘了自己的職責是替皇帝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他以為好的,就真的是好的嗎?適合絕大多數人的,就會適合高高在上的那個人嗎?
趙構本來是為了清靜、自由和尊嚴才罷免李綱的,沒想到剛剛罷免他,這幾樣東西又丟了一次。有人突然找上門來質問他。
為什麽要罷免李綱?
趙構暴怒,他真沒想到,自己都當上皇帝了,居然還有人沒完沒了地找他麻煩。李綱、宗澤等人也就算了,畢竟是國家的棟梁、老臣,無論是功勞還是資歷,都達到了可以擺架子訓人的地步,可這幾個人算什麽呢?
居然是平民。
不過很不一般,事實上,他們之所以能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應天府裏,是因為他們是趙構前些天特意下旨召來的。這兩個人的名望實在太大,是東京保衛戰中的學生運動領袖——陳東、歐陽澈。這兩個人此時堪稱名滿天下,是仁人志士的代表。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言論瞬間會傳遍天下,進而形成輿論,其新聞力量比宋朝官方強多了。
正是這一點讓趙構頭暈,他捧著陳東、歐陽澈寫的奏章,都快氣瘋了。陳東說,李綱不可罷免,黃潛善、汪伯彥不可任用,趙構應該親征,接回徽、欽二帝。
這幾條好不好?趙構能不能做?值得玩味吧。這還只是開始,如果說這些讓趙構為難,但又不得不讚成、不得不解釋的話,那麽陳東下面說的話就讓他忍無可忍、急火攻心了。
陳東說,他本身就不該當皇帝,如果欽宗皇帝以後歸來,請問兩個皇帝怎樣相處,難道要一大一小輪換當朝嗎?
趙構殺心難忍。
可當他看完歐陽澈的奏章之後,腦袋已經一片空白了。
歐陽澈說的是他的私生活,說他在國家危難之際不忘糜爛,不僅吃喝浪費,在女色方面也不知收斂,居然公開去開封城裏買姝麗,說是給他做拆洗工作。
在開封城裏買漂亮女孩兒……那是剛剛被金軍劫掠過的開封城,這麽幹和女真人有什麽兩樣?至於拆洗工作,虧趙構想得出來,他親媽就在金國幹著同樣的工作!
這些話是多麽刺心,哪怕不是皇帝,換個普通人也會暴跳如雷。他還沒法否認,因為這都是真的。應天府就那麽大,戰爭期間諸事從簡,皇宮裏的這點事基本上沒有秘密,誰都知道。
可你為什麽要說?難道你不知道俺成天到晚地表白,天生不喜歡和女人待在一起嗎?趙構思前想後,惱羞成怒,提起筆來寫了一紙“手批”。
——殺陳東、歐陽澈。
這是宋朝自立國以來從沒有過的事,宋太祖在一塊石碑上刻著:有宋一代,絕不殺大臣、言官,不殺士大夫,尤其不殺上書言事的人。這塊碑平時用黃緞遮蓋,不許人看,只有每一代皇帝即位時,才由一個不識字的太監領去,一個人默默地觀看。
這時是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一個月以前,曹勳從北方帶回了宋徽宗的求救信,裏面就有專門帶給趙構的誓碑內容。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趙構一定知道祖宗的規定。可他就是下令殺人了。
這不只是他恨這兩個人的緣故,而是他心性的表露。趙構是兩宋十八帝之中最狠的一個人,他幾乎是先天帶著殘忍的基因,不只是不怕殺人,甚至敢於殺人、勇於殺人。他一旦對某個人起了殺心,哪怕事過境遷,大家都把這件事忘了,他仍然會牢記在心。
不知什麽時候,他就會算個總賬,把想殺的人殺掉。
這只是開始而已,沒人會註意到他這個特點。人們能感受到的是,新皇帝是一個很不喜歡亂講話的人,比如,他隨後就下了一個命令。
一個月之後,也就是九月,他會去淮河地區度假,很可能會在那兒長期辦公。如果有誰敢亂想、亂講,動搖這個決議的話,全部砍頭。有誰能告發這些亂講話的人,有官銜的人連升五級,白丁可以超越無品,從九品直接升到正九品。
連升五級……在重大戰役裏起關鍵作用的將官都沒這待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